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是全省少年審判的先進集體,該集體在省法院指導下,立足“教育、感化、挽救”的刑事工作方針和“兒童優(yōu)先”的未成年合法權益保護原則,落實少年審判新理念,開拓新思路,發(fā)展新路徑,真抓實干,化身“春泥”滋養(yǎng)青少年健康成長。先后7次獲得國家級獎勵,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多次獲得省級榮譽,2017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先進集體,2023年,少年法庭通過復核成為“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2024年11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座談會上作交流發(fā)言。
剛柔并濟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蘭州市城關區(qū)少年法庭嚴厲打擊拐賣、性侵等嚴重侵害婦女兒童人身權益的犯罪。對侵害兒童、十四歲以下幼女的案件,依法從重懲處。審判中積極開展未成年人犯罪社會調查、心理疏導、合適成年人參與訴訟等工作,審判后聯合監(jiān)獄、司法局等部門對羈押的未成年人和判處緩刑少年犯開展回訪,幫助未成年人積極改造回歸社會。落實《關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的實施辦法》,依法向未成年被告人及其家長送達《犯罪記錄封存通知書》,將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全力預防和減少再次犯罪。近三年,未成年被告人再犯率不足1%。
定分止爭
守護萬家和睦幸福
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家事審判工作模式,探索構建多元解紛機制,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tǒng)一。
堅持多元共治聯動,樹立“調解前置、親情修復”理念,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相關協會、社區(qū)、基層調解組織對接,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家事糾紛訴前化解。與蘭州公證處建立“民事家事多元解紛訴調對接工作站”,實現訴訟與非訴訟之間有效銜接,推動家事糾紛就地調處、就地化解。
發(fā)揮“巾幗工作室”優(yōu)勢,建立“法院+婦聯”模式,與城關區(qū)婦聯簽約《婚姻家庭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合作協議》,共同設立“巾幗工作室”,把調解作為緩和家庭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法寶。近三年,審結婚姻家庭案件2128件,調解撤訴1047件,50%以上案件得以調解解決。
構建專業(yè)審判團隊,選拔業(yè)務能力強、工作細致耐心的五名女性法官組成專業(yè)審判團隊,發(fā)揮女性溫和、細膩的天然優(yōu)勢,彰顯家事少年審判的司法柔情和人文關懷。
“依法帶娃”
傳承優(yōu)良家風家教
少年法庭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落實落細,多方面出手,支招“依法帶娃”。
普法宣傳。開學季,在學校門口向家長發(fā)放精心設計的《家庭教育手冊》、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給家長講授“家庭教育必修課”,引導廣大家長“依法帶娃”,樹立家庭是第一課堂理念。
發(fā)出家庭教育令。在審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故意傷害案中,向當事人父母發(fā)出首份甘肅省《家庭教育令》,該案被評為2022年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同時對于相互推諉監(jiān)護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責任的家長予以當庭訓誡,并向家長送達了《家庭教育指導意見書》,督促離異夫妻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積極履行監(jiān)護責任,傳承優(yōu)良家風家教。
呼吁家校社共育。在城關區(qū)中小學老師輔導班和甘肅省“隴原護苗·綠書簽行動”簽約儀式等多個活動中,向老師、社會各界人士呼吁聯合聯動共同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法潤童心
共筑少年未來
少年法庭全方位呵護未成年人成長,延伸各項司法職能,對未成年人傾注更多關懷和支持,探索“陪伴式未成年人司法”。
打造圓桌法庭,讓司法有溫情。沒有圍欄隔離,沒有面對面的激烈交鋒,法官、檢察官、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圍著圓桌而坐,布局溫暖不失莊重,獨具特色的“大手拉小手”少年法庭標志,拉近法官與被告人、當事人的距離,化解恐懼和緊張情緒,體現司法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人文關懷。
強化基地建設,讓實踐有陣地。2024年6月,城關區(qū)人民法院被確定為“隴原護苗工作站”。7月9日,與蘭州市城關區(qū)教育局聯合設立“蘭州市城關區(qū)中小學生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有效推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增強了普法活動的啟發(fā)性、互動性、參與性,充分激發(fā)青少年學法用法興趣。
開展法治活動,讓法律更具親和力。以家事糾紛真實案例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春雨》《我同意,法官》,展示了法官定分止爭,以情釋法解決家庭矛盾,保護未成年權益的生動畫面。組織法官與學生同上一堂法治“手工課”,寓教于樂,在互動中為青少年人埋下一顆法治種子。定期舉辦“法院開放日”活動,邀請青少年到法院研學體驗,矚目在法院文化長廊前、身穿法袍的模擬庭室,通過鮮活難忘的典型案例介紹,身臨其境的體驗讓青少年爭做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好青年。
設立法治副校長,讓法治具象化。走下審判臺,走進學生中,走到學校去,按照各個時間節(jié)點以案講法,讓枯燥的法律升級為生動的故事,法治種子悄悄播種。每年少年法庭的“法治副校長”都在多所中小學開展“開學第一課”“校園欺凌”“假期安全”“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禁毒知識”“電信詐騙”等專題法治專題講座。近三年,開展活動講座30余次,有5000多人次參加法治課講座。2023年在張掖路小學開展的“開學第一課”活動,內容新穎,有趣有益,被甘肅法制報報道。2024年2月,與省法院少年法庭聯合開展的“與法同行躍龍門”活動,在兩所學校相繼舉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23年國家憲法日,少年法庭法官受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省教育廳、甘肅省司法廳邀請向全省中小學生直播“同上一堂法治課”,向全省中小學生講解憲法與中小學生的關系,弘揚憲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