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 今天是 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天水中院:家事天下事 司法潤民心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fā)布時間:2023-10-19
字號:A A    顏色: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近年來,天水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司法服務滋潤“家和”為立足點,在緩和當事人對立情緒上做文章、多元化矛盾化解機制上拓思路、維護家庭和諧穩(wěn)定上下功夫,倡導柔性家事司法理念,大力優(yōu)化家事審判資源配置,家事審判工作整體穩(wěn)步推進,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秉承柔性理念

傳遞司法溫度


家事糾紛倫理性、私密性和身份關系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同于其他民事糾紛的處理模式,天水中院從審判環(huán)境設置和審判團隊配備著手,打造注重人文關懷的柔性軟硬件配置。從柔性司法理念入手,以“人和百業(yè)旺、家和萬事興”為主線,設立“居家式”法庭、親情關護室等,配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夫妻和諧”“父慈母賢子孝”的典故作為墻面裝飾,向當事人傳達“溝通”“理解”“包容”對于家庭建設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滋潤家庭關系,緩和對立情緒,修復親情裂痕,讓當事人平和、理性地參與訴訟。拍攝微電影《遲來的幸?!?,倡導適婚男女確立以情感為基礎的婚姻觀,抵制高額彩禮,在婚約財產類案件的調解過程中播放影片,以情感人,引導雙方家庭理性對待婚姻,以平和的心態(tài)化解婚約彩禮之爭,該影片榮獲了“隴原劍杯”首屆甘肅政法三微比賽,微電影類三等獎,單項最佳攝影獎及最佳女演員獎。家事審判團隊配備具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經驗,理解家事紛爭的情感糾葛,善于進行心理疏導和親子溝通的已婚法官擔任,側重于運用調解、和解等多種方式化解當事人心結,切實關注當事人的情感需求,推動家事審判更加人性化,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的認同感。


注重配套銜接

彰顯司法擔當


為回應群眾對家事審判的司法新需求,天水中院在深入調研全市法院家事案件審理的基礎上,結合當下離婚率攀升的現狀,先后制定并印發(fā)《關于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實施細則》《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施細則》等文件,深入推進婚姻冷靜期、心理疏導、人身安全保護令、離婚財產申報、離婚證明書、案后回訪等一系列制度,將法院專業(yè)化審判機制與社會綜合治理機制有機結合,加強與民政、公安、婦聯等社會綜合治理部門的溝通聯動。


在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zhí)行中,通過與當事人所在派出所、村委會、婦聯等部門協(xié)調聯動,彰顯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制度價值;在情緒對抗激烈的家事糾紛中聘請專業(yè)心理咨詢師,通過走訪當事人所在單位、社區(qū)、村委會、派出所,了解當事人矛盾根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在確定未成年人撫養(yǎng)關系時堅持多子女共同生活為原則,加強對未成年人情感修復,引導父母形成理智的家庭教育觀,徹底預防和矯治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探視困局,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婦女、老人合法權益。


同時,深挖家事糾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tǒng)優(yōu)良文化的結合點,在裁判文書中將釋法說理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要義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夫妻相敬如賓、矜老恤幼思想相結合,體現司法裁判的人文關懷,引導當事人注重和諧家庭建設。最后,家事法官積極落實案件判后回訪制度,進一步了解案件判處后未成年子女生活、學習、心理以及與父母相處情況,依托審判部門所在黨支部職能,由黨員干部自發(fā)為生活困難的家庭送上生活必需品和學習用具,為生活困難當事人送去物質慰問的同時送上對子女、老人等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踐行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職責擔當。


堅守初心使命

踐行為民責任


天水中院在司法裁判之外,拓寬家事服務廣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司法機關在家庭教育建設方面的要求,突出司法裁判機關在案件判處的同時注重未成年人的教育、督導作用,通過法官面對面溝通、聘請專業(yè)教育輔導人士、家庭教育公開課等方式,以案件帶動、多部門聯動推動《家庭教育指導令》的施行,規(guī)范父母家庭教育行為、改善未成年人家庭生活環(huán)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盡可能降低父母不當教育行為對未成年人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


注重司法裁判與法治宣傳并舉,當事人“走進來”與法官“走出去”并重,將“小小法官舉法槌”模擬法庭、“學法零距離”現場觀摩、送法進校園作為法治宣傳重點項目,法官們同孩子們一同學習憲法、法律、法規(guī),為同學們送上法院、法官贈送的書本、文具,通過“沉浸式”“啟發(fā)式”“體驗式”校園法治教育服務項目,提高青少年學法、知法、懂法的熱情,增強法律意識,幫助青少年塑造積極向上、樂于奉獻、報效國家的崇高人生理想,為孩子們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法治扣子”。


通過送法進軍營、進社區(qū)、法官說法等項目增強法治宣傳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法官們走出法院與部隊廣大官兵暢談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解答官兵的法律疑難,走進社區(qū)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化解鄰里、夫妻、家庭糾紛,將司法服務送進群眾家門,通過案例向社會傳遞遇事找法、誠信守法的意識,為人們提供行為引領,樹立行為規(guī)則。


“民之所往,司法所向?!奔沂聦徟惺顷P系家庭穩(wěn)定和睦、社會安寧和諧和社會文明體系建設的基石和保障,是文化育人的直觀體現。全市家事審判工作中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家事審判促進社會文明建設中還存在社會綜治體系的協(xié)同作用有待強化,多元解紛機制有待拓寬,信息化應用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始終堅持“家和”理念,發(fā)現與總結家事審判和社會生活中的新問題、新動向、新態(tài)勢,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具操作性的措施將司法為民司法的宗旨進一步深化落實,讓司法服務、法治文化的涓涓細流滋潤每一個家庭,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