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康縣通過“六個著力”,積極開展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試點工作。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逐村選派法治指導員并公開遴選特邀調解員,構建起了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村社矛盾多元化解機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矛盾不上交”,有效推進了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
著力統(tǒng)一思想,強化領導
縣委政法委、縣法院聯合印發(fā)《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試點工作方案》,并分別在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啟動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試點工作??h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袁東在啟動儀式上作了《提高思想認識,凝聚工作合力,高效落實無訴訟村創(chuàng)建工作》的主題講話,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世文分別為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領導班子、司法所、派出所、村社代表解讀了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強化訴源治理的重要意義,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矛盾不上交”的村社治理共識。
著力建章立制,多元參與
作為試點鄉(xiāng)鎮(zhèn),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成立了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各村共選派了18名員額法官擔任法治指導員,并公開遴聘39名特邀調解員。各基層法庭分別遴聘特邀調解組織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形成了委派調解、委托調解、人民調解有機銜接的高效機制。掛牌成立了康縣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有效開展金融調解,為回收扶貧貸款、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精準司法服務。縣公安局、縣司法局聯合印發(fā)《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確認工作實施意見(試行)》,依法保障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強制執(zhí)行效力。
著力依托平臺,多方發(fā)力
借助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百日會戰(zhàn)”攻堅行動和全縣“訪民意、化糾紛、促和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依托“黨群活動日”平臺,構建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多元調解、共促和諧的矛盾化解機制,形成了綜治網格員、特邀調解員、法治指導員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著力加強培訓,強化指導
有序推進特邀調解員培訓,開展特邀調解、婚姻關系、相鄰關系等法律知識培訓,實現了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39名特邀調解員初任培訓全覆蓋。加強各村法治指導員與特邀調解員溝通聯系,組建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特邀調解員微信群,保證矛盾糾紛線上預警、止于未訴、化于未發(fā)。建立村社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工作臺賬,推進多元調解工作有序開展。
著力調解糾紛,維護穩(wěn)定
自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化解店子鄉(xiāng)矛盾糾紛13件,其中相鄰權糾紛5件,民間借貸糾紛5件,勞務工資糾紛2件,買賣合同糾紛1件,幫助群眾討回合法債權8萬元。其中,孫某康與孫某倉相鄰權糾紛案件的有效調解,及時化解了聲援群眾的對立情緒,避免了群體性治安案件的發(fā)生,充分體現出“無訴訟村”建設在提升村社治理水平、維護和諧穩(wěn)定中的司法智慧。
著力普法宣講,源頭預防
為教育、引導基層群眾不斷增強法治意識,推進村社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得益彰,縣法院選派的18名法治指導員定期列席各村“黨群活動日”活動,根據全縣綜治情勢需要,共開展非法持槍、電信詐騙、私拉電網、民間借貸、婚姻繼承、保證擔保等法律知識宣講32場次,發(fā)放宣傳資料1600余份,有效避免了基層群眾因法律知識欠缺而觸法擔責。
當前,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部分試點村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工作已取得了扎實成效,矛盾糾紛網格預警、多元化解、特邀調解機制已經形成,村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為維護域內和諧穩(wěn)定、共促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康縣將精準把握訴源治理新使命和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與訴源治理的職能定位,緊緊依靠縣委的堅強領導,推動全縣各部門、各單位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完善訴調對接、案件分流機制,以特邀調解推動人民法院線上調解平臺在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活動中的深度運用,逐步建立“當事人線上申請、基層法庭即時委派、法治指導員線上指導、調解員線上調解、調解協議線上確認”的一站式解紛新路徑,滿足人民群眾高效、便捷的多元解紛需求,為開創(chuàng)康縣版“群眾反映訴求、集中力量辦理、責任期內答復”的社會服務新模式積累經驗,牢記使命擔當,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努力推動長壩鎮(zhèn)、店子鄉(xiāng)創(chuàng)建“無訴訟村”、強化訴源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臺階,為全縣“無訴訟村”創(chuàng)建推廣工作積累經驗,為平安康縣、法治康縣建設貢獻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