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慶陽市緊緊圍繞全面依法治市重點任務,以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guī)劃為抓手,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為主線,以“法律十進”為載體,聚焦普法中心任務、突出普法重點對象,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基層依法治理互融互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營造了良好法治環(huán)境。
高位推動突出重點人群
領導干部學法用法規(guī)范運行。聚焦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全市實施提升領導干部法治素養(yǎng)“頭雁工程”,落實《慶陽市領導干部學法清單制度》,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機制。聚焦新修訂的法律法規(guī)實施,采取“講法+交流發(fā)言”的形式,研究制定《2024年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方案》,推動和帶動領導干部不斷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開展各類學習宣傳活動,有力示范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利用“甘肅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平臺”,組織開展2024年度全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各縣(區(qū))、市直各部門單位領導干部,企事業(yè)單位管理人員等國家工作人員,統(tǒng)一通過“甘肅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平臺”參加網上學法考試,以考促學。組織開展全省法治百場法治大宣講慶陽報告會,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
聚焦青少年“關鍵群體”,實施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護苗工程”,部署開展預防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普法,完善法治副校長運行機制,推進全市法治副校長實職化常態(tài)化運行。全市1425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春秋季開學“法治教育第一課”,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青少年法治講座,建成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中心縣級8個、市級1個、省級1個,為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法治教育機制,推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貫通學習成長全周期全過程。
普治融合增強社會治理能力
聚焦提高農村“兩委”成員依法治理水平,實施提升村社干部法治素養(yǎng)“賦能工程”。縱深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三大工程。動態(tài)管理11個“全國民主示范村(社區(qū))”、117個“全省民主示范村(社區(qū))”、100個“全市民主示范村(社區(qū))”,注冊培訓“法律明白人”8659名,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1266戶。部署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
聚焦提升社會公眾法治觀念,全市實施提升群眾法治素養(yǎng)“強基工程”。將“法律十進”作為全民法治素養(yǎng)提升行動有力抓手,嚴格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責任制,以重要時間節(jié)點為契機,組織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14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195余萬人(次)。聯(lián)合市婦聯(lián)編印《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發(fā)放各部門單位、村(社區(qū)),有力推動全民法律素養(yǎng)再上新臺階。
創(chuàng)新宣傳增強普法工作實效
以“巧兒說法”品牌為引領,帶動各縣(區(qū))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平臺普法矩陣提質增效,結合行政執(zhí)法質量三年行動、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提質增效年、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貫徹實施等要求,進一步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釋法力度。
組織編輯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移風易俗等與群眾利益緊密相關的“以案說法”編輯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移風易俗等案例,在《法治慶陽》《巧兒說法》欄目刊播。編印《“巧兒說法”未成年人典型案例選編》2.4萬冊,發(fā)放全市中小學校,持續(xù)提升“巧兒說法”的適用性和覆蓋面。
加大南梁紅色法治文化研究,慶陽市在隴南兩當舉辦的2024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論壇紅色法治文化分論壇作了主旨發(fā)言。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開展法治宣傳、法治實踐、紅色研學等活動2500場次,參與群眾69萬余人次,真正把紅色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全民普法的“活教材”。
2024年4月,華池縣列寧學校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中心”,成為全國首家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實踐中心。同年12月,慶陽市推薦報送的《讓老百姓遇到問題有地方找“說法”》獲評甘肅省2024年普法治理十大創(chuàng)新案例。慶陽市推薦的10部紅色法治文化作品獲省上評獎,紅色資源影響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