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定西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關于“三抓三促”和主動創(chuàng)穩(wěn)安排部署,以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為抓手,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為目標,堅持精抓特色、強建陣地、優(yōu)化平臺,持續(xù)打造具有定西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深入人心。
強引領把方向,打造法治思想理論“轉化工程”。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和理論轉化作為法治文化建設重點任務,建立“定西市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研究基地”,制定運行《方案》,針對性提出建立“五項制度”、解決“五個問題”。即健全應用外腦智庫,分別建立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普法四個專業(yè)人才信息數據庫,參與各協調小組法律問題咨詢和專業(yè)指導,解決理論支撐不強問題;建立學習研討制度,落實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常態(tài)化機制,根據需要邀請市委黨校專業(yè)人員開展專題輔導,研討推進法治定西建設實踐經驗及對策建議,解決法治理論轉化不深問題;建立前置調研制度,在委員會和協調小組會議召開之前,由各協調小組牽頭,瞄準全市法治領域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矛盾訴求集中、對定西追趕發(fā)展影響最深的疑難復雜問題開展專題調研,解決會議議題選擇不準問題;建立述職報告制度,在委員會會議期間剛性設立協調小組述職報告制度,由各協調小組組長就本小組在上一個會議周期內履職情況向委員會述職,解決系統內部咬合不緊問題;建立常態(tài)宣講制度,組建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團,突出“十一個堅持”基本內涵等重點內容,結合“法律八進”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巡回宣講活動;嚴格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督促引導全市各級執(zhí)法部門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宣傳,解決法治思維根基不牢問題。
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法治文化廣場。
強品質樹品牌,打造法治文藝創(chuàng)作“精品工程”。把法治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作為普法宣傳的重要載體,深入挖掘秦腔、小曲、花兒、剪紙、書畫等定西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創(chuàng)作出秦腔劇《許鐵堂》《公民張三》《三喜臨門》等法治文藝作品,在市縣劇院、法治鄉(xiāng)村大舞臺等開展巡演100余場次?!豆駨埲啡雵幕吐糜尾恐鬓k的“全國優(yōu)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活動”作品。組織編排普法小曲,編印《普法花兒集萃》,將傳統剪紙、書法等與法治文化相融合,開展法治對聯義寫、印制法治書法宣傳掛歷等3萬余冊。自導自演“丑兒與民法典”等原創(chuàng)普法微視頻300余部,打造具有定西特色的普法宣傳品牌。
強載體拓渠道,打造法治文化傳播“品牌工程”。深度拓展法治宣傳渠道,打造“互聯網+”普法模式,構建了以“定西法治宣傳”微信公眾號為引領的線上普法格局,運用“網言網語”進行“線上”“數字”全覆蓋全時段全方位的普法。定西市司法局三個新媒體賬號影響力長期進入全國司法行政系統月榜單和周榜單,“定西法治宣傳”微信公眾號影響力位列全省司法行政系統第一。搭建“定西法治直播間”,開設“法治前線——我執(zhí)法我普法”“律師說法”等欄目,開展直播帶“法”活動,邀請普法執(zhí)法單位業(yè)務骨干、律師等走進直播間進行普法宣傳,講述群眾身邊發(fā)生的“微典型”案例,以互動方式解答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法律問題。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向全市中小學生征集法治微視頻95部,對評選出的20部優(yōu)秀微視頻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展播,促進法治文化傳播。
強陣地抓示范,打造法治陣地建設“樣板工程”。深入實施“法治文化+”項目,將法治文化與本地傳統文化、鄉(xiāng)村振興、紅色旅游等有機結合起來,建設法治文化主題宣傳廣場,融入法治人物雕塑、法治景觀、公共法律服務室等元素,實現廣場景觀與法治元素的靜態(tài)融合。渭源縣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元古堆村提出的“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殷殷囑托,結合改版村容村貌,打造元古堆法治文化廣場。臨洮縣以打造黃河法治文化帶為目標,依托洮河風情線西側建設法治文化公園,以“民法典與生活同行”為主題,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環(huán)境、法治文化元素融為一體,營造出“抬頭見法、駐足學法、心中有法”的濃厚法治氛圍。目前,全市共建成法治一條街73條、法治文化廣場16個、法治公園4個、法治長廊、宣傳欄等實體法治陣地792個,村級法治文化廣場869處,完善提升村級法律圖書室1963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建設的需求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做到了“三個始終”。
始終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法治文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堅持把法治文化列入全市改革事項,納入平安定西建設考核體系和黨政督考一體化平臺,統籌推動各部門各行業(yè)法治文化建設,構建起法治文化建設“大格局”。
始終把突出地方特色作為法治文化建設的活力之源,立足挖掘定西本土文化特色,創(chuàng)作出《許鐵堂》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法治文化作品,特別是以主動創(chuàng)穩(wěn)精準普法為抓手,深入鄉(xiāng)鎮(zhèn)、村社開展宣傳宣講活動,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治觀念、提升法治素養(yǎng)。
始終把創(chuàng)新普法載體作為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互聯網+”普法宣傳新模式,將網絡的傳播屬性與法治宣傳的需求相結合,通過發(fā)布普法短視頻、開展直播等線上宣傳活動,有效突破時空限制,不斷提升法治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