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宣傳推廣甘肅省武威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

網站首頁 » 媒體關注

《光明日報》刊文宣傳推廣甘肅省武威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紅梅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fā)布時間:2023-04-11

4月4日,《光明日報》刊發(fā)文章,宣傳推廣甘肅省武威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


微信圖片_20230411084100.jpg

《光明日報》截圖



把每一件復議案件做好,就不平凡


      從武威市政府法制辦公室轉隸到市司法局,從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科室到行政復議與應訴崗位,時光荏苒,14個春夏秋冬倏忽而過。作為一名基層行政復議辦案人員,一頁頁卷宗閱了一遍又一遍,為的是找出其中的瑕疵;一次次庭審應訴行了一程又一程,為的是拿到勝訴判決時一瞬間的自我肯定;一個個爭議案件的協(xié)調會議開了一場又一場,為的是實質化解爭議……這一切繪制成了日常行政復議工作的全部畫卷?!鞍衙恳患妥h案件做好,就不平凡。”這也許是每一名從事行政復議工作人員的共識。


      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前,復議職責和機構分散于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復議資源配置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市級辦案力量薄弱、縣級無人辦案”的矛盾比較突出。改革后,武威市集中整合行政復議職責,行政復議案件由原來的“條塊共同受理”,轉變?yōu)椤耙詨K為主”受理模式,市、縣區(qū)政府分別只保留一個行政復議機關,由司法行政部門“一口對外”。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場所、有手段”的“五有”要求,全市新增行政復議辦案場所面積1580平方米,增加專職復議人員41名,建立以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市政府行政復議專家咨詢委員會、市政府調解和解委員會為核心的“1+3”領導運行機制,形成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案件審理會議、案件評議組“三級辦案模式”。


      武威還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舉措,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在基層司法所設立行政復議宣傳服務點,打通復議為民“最后一公里”,實現市、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三級行政復議便民服務網絡全覆蓋,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零距離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的目的,是保證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一名基層行政復議辦案人員,把調解和解作為重要手段,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這是我們的追求。比如,在一起案件中,貨車司機牛師傅因駕駛報廢車、駕駛與準駕車型不符車,受到扣分、罰款、吊銷駕駛證的行政處罰。因為不知道自己買來的車沒有按時審驗,牛師傅覺得自己有點冤。當他看到行政復議改革宣傳單,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申請行政復議。經過行政復議機構調解,雙方自愿達成和解,交警部門重新作出只扣分不吊銷駕照,罰款金額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的處罰決定,牛師傅欣然撤回行政復議申請。


      某石油液化氣站未按規(guī)定粘貼氣瓶充裝標簽,受到5萬元的行政處罰。企業(yè)認為法律依據不當,隨即申請行政復議。復議機構第一時間召開案件研判會議,充分聽取企業(yè)和執(zhí)法部門意見,綜合運用釋法說理、類案指引等方式,最終,監(jiān)管部門主動改變原行政行為。


     “通過觀看公安機關的監(jiān)控錄像,我認為行政處罰事實清楚,我申請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睆妥h申請人湯某說。針對一起群眾因交通行政處罰爭議提起的行政復議案件,行政復議辦案人員組織當事人雙方開展釋法說理,申請人自愿撤回行政復議申請,實現“案結事了”。


       基層行政復議辦案人員經常接觸的,就是群眾反映的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但“行政復議無小事”,對群眾來說,這是影響他們切身利益的大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只有把群眾申請的每一起復議案件都當成“大事”來辦,才能讓群眾在精準的法律服務中感受到復議監(jiān)督的“力度”和“溫度”;只有擦亮復議為民的法治底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人民群眾才能對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這也是每一名基層行政復議辦案人員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