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一線 “疫”不容辭——全省法院干警抗疫群像(一)

網站首頁 » 平安甘肅

志愿一線 “疫”不容辭——全省法院干警抗疫群像(一)


來源:甘肅政法網 責任編輯:孔令聞
發(fā)布時間:2021-10-26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為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疫情防控無小事”,全省法院充分調動志愿服務力量,組織法院干警志愿者迅速下到疫情防控執(zhí)勤一線,用實際行動筑牢疫情防線。

省法院

1.jpg2.jpg3.jpg4.jpg

在疫情考驗面前,省法院干警“疫”勇當先。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省法院干警切實發(fā)揮志愿服務力量,主動下沉社區(qū),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

省法院志愿者干警積極參與社區(qū)居民的疫情防控勸導解釋工作,提醒社區(qū)居民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測溫、掃雙碼、登記、消毒等措施,提醒街邊路人帶好口罩,并對聚集人群宣講疫情防控政策,號召大家少聚集,保持安全距離,堅持防疫不松懈,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好個人和家屬防護工作。

白銀中院

5.jpg

“同志,請您戴好口罩,給您一份疫情防控宣傳手冊和口罩……”白銀中院黨員志愿服務者在宣傳點向路過群眾宣傳疫情防控常識,并免費發(fā)放口罩等防疫物品。

10月22日,白銀中院按照省市委及省法院的有關要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常識宣傳和法律志愿者服務活動,擴大群眾對疫情科學防控的知曉度,堅決扛起法院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

白銀中院黨員志愿者在辦公樓南門和西門兩側分別搭起了宣傳點,向路過群眾及來院的人員發(fā)放宣傳手冊和口罩,監(jiān)督、勸說、提醒群眾佩戴口罩、遵守防疫規(guī)定和有關法律部法規(guī),做到疫情防控知識入腦入心,引導群眾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積極營造人人參與防護,人人都是宣傳員的濃厚疫情防控宣傳氛圍,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張掖中院

6.jpg

協(xié)助社區(qū)開展“核酸檢測”

為切實配合全民核酸檢測工作,張掖中院聞令而動,安排24名志愿者赴金安苑社區(qū)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開展核酸采樣工作。

從10月20日以來,張掖中院干警志愿者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先于群眾到達,后于群眾離開,積極開展防疫知識宣傳、現場引導、秩序維護、信息登記、后勤服務……從早到晚,干警志愿者們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不疏漏,每一時刻都不懈怠,核酸檢測現場秩序井然。無論是在簡易搭建的臨時監(jiān)測點還是在秋風習習的室外,大家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但干警們不畏困難,竭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7.png

在共建社區(qū)張火公路十字南口疫情防控值班卡口,6名張掖中院干警志愿者每天分早、中、晚三班開展24小時交通疏導、檢查登記等志愿服務活動,做好防疫管控。在寒風凜冽的深秋,干警們克服困難,堅守崗位,沒有一句怨言,協(xié)助社區(qū)開展嚴格管控小區(qū)出入口,查看過往車輛出入證,檢測進出路口人員健康碼、行程碼及外來人員勸返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嘉峪關中院

8.jpg

10月22日,嘉峪關市兩級法院24名執(zhí)勤干警準時來到福民社區(qū)各小區(qū)第三輪核酸檢測點,在自己的“戰(zhàn)位”開展志愿服務。各執(zhí)勤小組干警早早起床做好自身防護,臂戴紅袖標,在寒風中認真引導居民排隊、掃碼,反復勸導居民保持一米線,帶好口罩,提前出示健康碼,讓老年人拿出身份證......各檢測點秩序井然有序,快速進行核酸檢測。

深秋的嘉峪關夜晚,已是寒氣襲人。參加夜晚外圍執(zhí)勤的4名干警,準時到達福民小區(qū)東門,拉好警戒帶、擺放好桌椅、對門口區(qū)域和進出物資進行消殺……全力協(xié)助社區(qū)工作人員管控好被封控的小區(qū),確保安全安順。執(zhí)勤的法院干警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在黑夜中默默堅守,在寒風里傲然挺立。

甘肅省法官學院分院

9.jpg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蘭州,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省法官學院分院黨支部迅速行動、主動擔當,主動聯系所在轄區(qū)街道,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全體黨員在學院門衛(wèi)和轄區(qū)街道各小區(qū)輪流執(zhí)勤,有條不紊參與人員登記、健康檢測、信息采集、秩序引導和防疫宣傳等工作,科學有效服務基層群眾。

蘭州的十月,已是寒氣襲人,志愿者們始終堅守執(zhí)勤崗位,恪盡職守,帶頭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為社區(qū)群眾織牢織密疫情防護網,努力向黨和人民交上抗疫大考合格答卷。

看不見的病毒流動,看得見的志愿行動。一次次舉起測溫儀、一遍遍檢查健康碼、一句句溫馨提示、一天天的堅守……法院干警志愿者們堅定地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無畏辛勞,用實際行動為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筑起“前沿防線”。(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