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甘肅政法網(wǎng) 今天是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白銀市會寧縣法院:深耕訴源治理“沃土” 繪就多元解紛“楓”景

來源:甘肅政法網(wǎng) 責任編輯:張曦云 發(fā)布時間:2024-01-23
字號:A A    顏色:

白銀市會寧縣人民法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創(chuàng)新司法為民措施

推進訴源治理


積極發(fā)揮審判職能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充分發(fā)揮人民法庭扎根基層、面向群眾的優(yōu)勢,深入村組、社區(qū)、企業(yè),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同時,積極參加全縣組織開展的矛盾糾紛大排查,及時發(fā)現(xiàn)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就地調解,防止矛盾激化。對疑難復雜的矛盾糾紛,組織力量集中化解。對有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對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糾紛,及時報告,防止釀成事端。努力拓展調解工作領域,主動適應新時期社會矛盾糾紛發(fā)展變化的趨勢,積極調解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勞動爭議、道路交通事故等領域出現(xiàn)的矛盾糾紛,防止小矛盾引發(fā)命案發(fā)生。

  

1.png


創(chuàng)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近年來,會寧縣法院通過設立法官便民聯(lián)系點和法官說法工作室,加強與鄉(xiāng)鎮(zhèn)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村“兩委”溝通銜接,主動深入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提供“面對面”調解糾紛、便民訴訟、法治宣傳等司法服務,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fā)生,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助力“五治融合”,推進法治鄉(xiāng)村建設。


2.jpg


加強駐村幫扶隊伍建設。在駐村幫扶工作中,會寧縣法院駐村幫扶工作人員深入村社走訪慰問,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行法治和自治相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經(jīng)常入戶走訪排查矛盾糾紛,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lián)動,形成合力,對矛盾糾紛早發(fā)現(xiàn)、早處置,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實行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將文明、和諧、法治、公正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處理矛盾糾紛過程中,廣泛宣傳“六尺巷”“和為貴”等經(jīng)典歷史故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努力構建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共協(xié)助村“兩委”排查處理宅基地、水路、地邊界、自來水、道路通行等相鄰關系糾紛10余件。


全面強化法治宣傳工作。嚴格落實“誰執(zhí)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創(chuàng)新法治宣傳方式和載體,通過法治宣傳日和宣傳周,扎實開展專項宣傳;積極推行“巡回審判+普法宣傳”“集中執(zhí)行+普法宣傳”模式,深入開展普法宣傳;選擇典型案例,撰寫簡報信息,錄制現(xiàn)場開庭,全面開展案例宣傳,通過法治宣傳,引導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提高法治意識,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減少矛盾糾紛的發(fā)生。


3.png


強化調解平臺運用

提升審判質效


推廣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運用。對于因故不能到場的被告,向其電話告知異地使用人民調解平臺的便利性,引導其在線調解,社區(qū)、機關單位選派的人民調解員在線調解,對于在線達成調解協(xié)議的,及時推送回人民法院辦案系統(tǒng),由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調解書調解結案。2023年,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案件3002件,其中訴前調解2240件,訴中調解762件。


推行“道交一體化”平臺運用。將訴訟關口前移,加強與公安交警、司法局、保險公司等多單位聯(lián)動,構建“道交一體化”工作常態(tài)化溝通協(xié)調機制,充分發(fā)揮“道交一體化”平臺在有效化解社會糾紛,參與社會綜合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共調解案件109件。


4.png


加強訴調對接機制

共同化解糾紛


設立職能機構。為進一步加強訴調對接工作,在立案庭設立訴前調解服務中心,成立專門速調小組,并配備專人負責訴調對接具體工作。積極對接縣委政法委和縣綜治中心,聯(lián)合出臺了《會寧縣人民法院與會寧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矛盾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了《律師參與訴調對接工作值班制度》。在縣綜治中心掛牌成立了訴調對接室和訴調對接工作站,并選派經(jīng)驗豐富的法官入駐,確保實戰(zhàn)化運行。


開展專題調研。圍繞訴源治理工作,成立了課題調研小組,深入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開展調研,廣泛了解社情民意,聽取意見建議,收集詳細數(shù)據(jù),深刻剖析原因,研究對策思路,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供縣委政府決策參考。


5.png


加強訴調對接。堅持把完善訴調對接機制作為推進公正司法的重要抓手,緊緊依靠黨委領導和政府支持,以訴調對接中心為中樞,充分發(fā)揮司法能動作用,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種糾紛解決方式融為一體,構建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糾紛解決機制,依法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有效維護了轄區(qū)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今年以來,流轉案件377件,調解成功342件,調解成功率90.7%。


下一步,要結合深入開展“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chuàng)建和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創(chuàng)建活動,切實提高辦案人員的思想認識,提升辦案人員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力,積極開展巡回審判和法治宣傳,加強訴前調解和訴調對接,扎實推進訴源治理和“五治融合”,為基層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