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事關廣大農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近日,臨夏州臨夏縣立足臨近歲末農民工工資結算陸續(xù)進入高峰這一實際,嚴格落實“3853”矛盾預防化解機制,深入推進“訴調對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統(tǒng)籌多方力量前端用力,將矛盾糾紛化解于訴前。
進入冬季以來,臨夏縣綜治中心協(xié)同縣法院、縣人社局等相關部門,累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54件65.32萬元,有效保障了農民工合法權益。
11月27日,家住橋寺鄉(xiāng)馮唐村的馮某某一紙訴狀將徐某某告上法院,請求徐某某支付修建工程務工工資。縣法院收到起訴書后認為,該案事實清楚、證據明確,以調解方式解決更為快捷高效,經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對接縣綜治中心進行調解處理。接到調解任務后,調解員首先與馮某某詳細了解情況,馮某某說道:“我2021年5月到7月份在他(徐某某)的工程上干活,總共算了3500元的工資,當時給了1800元,剩余的1700元兩年了都沒有給……”隨后,調解員積極與徐某某取得聯(lián)系,并約定時間開展現場調解工作。12月12日,調解小組通過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逐步推動雙方意向最終向中間靠攏,最終徐某某當場結清了拖欠的1700元工資,雙方握手言和。
12月8日,陳某某來到縣法院進行起訴,主張被拖欠的工資。經了解,陳某某于2023年3月到8月在吳某某、馬某某承包的溫室大棚中務工,完工后共結算工資7585元,當時借支1000元,其余6585元以欠條方式約定2023年12月1日全部結清,后經陳某某多次追索無果,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臨夏縣法院立即啟動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縣綜治中心調解員上門聯(lián)系雙方,組織背靠背調解,僅用3個小時便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吳某某、馬某某也及時支付了拖欠工資。
以上只是臨夏縣訴調對接工作機制開展以來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兩個典型案例。自“訴調對接”工作開展以來,臨夏縣積極進行訴源治理,共化解矛盾糾紛78起,努力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矛盾糾紛解決在前端、化解在訴前,力求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