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電詐案件預警
案例一
虛假服務類
近日,Y先生在網上購買機票后發現選錯艙位,準備退票重新操作,便在網頁上搜索了客服電話,與“客服”電話溝通后,對方發給Y先生一個鏈接,Y先生在鏈接內填入了手機號、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后,收到了6位數手機短信驗證碼,Y先生將驗證碼輸入后,發現銀行卡內的錢被轉走,Y先生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警方提示:如需辦理退款、修改密碼等業務,請聯系官方平臺專職客服人員,切忌自行在網頁搜索來歷不明的客服電話,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二
虛假征信類
近日,T女士接到一自稱是國家征信中心的工作人員電話,對方稱系統監測到T女士在購物時沒有保護好個人信息,導致在多個貸款平臺信息泄露,對其征信造成很大影響。如若修復征信,需T女士給對方提供的對公賬戶轉賬。T女士按要求轉賬后無法聯系到對方,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警方提示:國家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不會通過電話、網絡要求個人轉賬,凡是接到要求轉賬、輸入驗證碼等類似電話或信息,一律都是詐騙,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三
冒充熟人領導類
近日,M先生收到單位“領導”的微信好友請求,“領導”稱可安排其在一項目上開展工作,并邀其到辦公室詳談。M先生在去領導辦公室的途中,“領導”稱暫時不能接待M先生。隨后又讓M先生給其轉50萬元給某領導送禮以便推進項目。M先生轉賬后,“領導”將其拉黑。M先生與單位領導電話核實后發現被騙,遂報警。
警方提示:領導、同事、朋友等在網上發信息要求轉賬、墊付、借錢時,一定要和當事人通話確認后再做決定,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報警。
案例四
冒充客服類
近日,M女士接到自稱某快遞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其購買的鞋子丟失,需要賠償299元。在對方誘導下,M女士下載了對方指定的APP,進入視頻會議并打開屏幕共享功能,經過一系列操作后,M女士發現自己銀行卡內5萬余元被轉走,M女士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警方提示:接到自稱“快遞客服”“平臺客服”或商家電話時,請提高警惕,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來的陌生鏈接,如對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賬號或至各類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共享視頻等協助操作,一定要果斷拒絕,如有疑問可撥打96110報警。